Series I saving bonds, 是一種由美國政府發行的「抗通膨」的儲蓄型債劵,2022年在通膨指數持續上升,5月到10月所發行I bond,9.62% 利率創歷史新高,造成搶購風潮。
沒想到,通膨下降速度比預期還快,目前 I bonds 利息已經調降到 6.89%。
那現在還值不值得買呢?
下面和你分享,該如何買series I bonds?有哪些稅務考量需要注意呢? 現在還值得買嗎?
內容目錄
Series I Savings Bond 簡稱 I-bonds 是由美國政府發行的儲蓄型債劵 (Savings bonds),
一種低風險的儲蓄型債劵產品。
簡單來說,你可以把它想成對抗通膨的定存(Certificate of Deposit)。
通常用來儲蓄、抗通膨、存教育基金、或是存退休金。
I bonds 為複合型利率 (Composite rate),是由下面兩種利率的總和決定,
利息每個月發一次,每半年所累積的利息將被轉入本金,
伴隨新的複合型利率,
在下半年,新的本金上將賺取更多的利息,因此具有複利效應 (compounding)。
不行。利率是浮動的,如同上所說,利率每半年調整一次。
目前11/1/22022 至 4/30/2023 發行的債劵,年利率為 6.89%,
現在買,可以確定這六個月可以拿到6.89 %的年利率。
等下一次調整利率時,利率將會隨著CPI 指數做調整。
直接和美國政府買,Treasurydirect.gov 是唯一可以買到 I bonds的地方,
再加上美國政府也不打廣告,我想這也是為何 I bonds鮮少人知道。
開戶很簡單,直接上Treasurydirect,線上開戶,免手續費,需要social security number, ,銀行帳戶資料 ( Account number and routing number) 即可,手續簡單吧。
18歲以上,並有社會安全號碼 (Social security number) 的納稅人都可以購買。
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,可由父母親在TreasuryDirect 開一個 Minor account,並代為購買。
購買I bond是算人頭的,
每人每年最高購買金額為$10,000美元,可以是自己買,或別人贈與。
如果用聯邦退稅的錢最高可以再多買$5,000美元,
也就是說,每人一年最高可以購買$15,000美元的I bonds。
I bonds 就像是定存一樣,贖回是有時間限制的。
最快是購買一年之後,可以贖回。不過,贖回時,需要罰3個月的利息錢。
購買5年後贖回,則不需有任何的罰款。
你也可以不需要贖回,一直放到到期日,也就是為發行日後的30年。
因此,我個人認為 購買I bonds是屬於「中長期」的資產配置,
當你有一些不動用的現金,又不想要錢變薄,購買I bonds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
18歲以上,並有社會安全號碼 (Social security number) 的納稅人都可以購買。
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,可由父母親在TreasuryDirect 開一個 Minor account,並代為購買。
是的。
I bond 就類似定存,買儲蓄債劵的錢不能抵稅,拿到的利息錢也要繳稅。
不過,只需要繳聯邦所得稅,不需要繳州稅、地方稅。
申報的方式可以選擇每年申報,每年繳交稅金,
或者,選擇贖回後,拿到 1099-INT時, 在申報累積利息收入,達到稅務延遲功效 (tax deferred)。
如何選擇贖回,就看個人情況了。
有些高收入的家庭,替小孩每年買I bond,所產生的利息則用 kiddle tax(較低的稅率)來達到避稅的效果,。
有的人選擇在所得稅率較低時 (財務自由時、退休時、),一次贖回。
I bonds 用來付高等教育費用可以完全免聯邦稅。
但要享有免稅的優惠,下面的條件必須要全部滿足
上面最值得注意的限制是「年齡限制」- I bonds 的持有人必須要年滿24歲或以上
也就是說,如果你想要幫小孩付高等教育費用,你必須要是I bonds的持有人,而不是小孩為持有人。這點很重要。
因為,如果小孩子是I bonds的持有人,他必須要滿24歲之後,才符合資格可以免稅的用
i bonds 付高等教育費用,而這通常不是我們預設的情況。
投資 I bond「 幾乎」是零風險 !
有這麼好的事?
是的,原因有兩個,
第一點, I bond 的票面金額 (Face Value) 不會隨著利率浮動,所以不會賠到本金。
也就是說,你一開始買$10,000美元的 I bond,贖回時的票面金額也是$10,000。
那利率是浮動的,會不會變成負利率?
答案是不會。
如同上面所說的,I bond 的浮動利率是根據「通膨指數」做調整。
以歷史數據看,過去通膨每年2% 的上調是合理的,所以利率不會低於0%。
最糟糕的情況最多是未來零通膨成長 0 %利率,沒賺到利息,因此本金並不會賠光。
視情況而定。
假設你想要賺取高利息,你已經錯過最好的時機了。但是若你的目的是為了要抗通膨或存教育基金,I bonds 還是可以隨時買入。
在2022年五月到十月底期間所發行的 I bonds 年利率來到9.62% 歷史新高(注:Bond issued May 2022- October 2022),
再加上當時的 I bonds 的利息也比定存高。
我當時建議 「如果你有現金至少2~3年不需要動用,或想要存錢作為買車、買房、結婚、教育基金,投資Ibond,現在時機還不錯,安全並且回報高。」
目前,通膨的速度已經慢慢被控制,也就是說儲蓄型債劵的利率應該會慢慢調降。
所以,只想短期賺利息的人請繼續往下看。
目前, Money market funds 或 定存 (Certificate Deposit, CD) 比 I bonds 更具有優勢。
為什麼這麼說呢?
因為 Money Market funds 或 定存 具更好的流通性和吸引人的利率。
目前一年期的定存利率可達5%; ㄧ個月的定存,利率也有4%。
先前有提到,I bonds 有五年的提領限制。在五年內提領會被扣除三個月的利息。
因此,定存提供資金很大的靈活度。
不過,與 I bonds不同的是,從定存所賺取的利息需要繳聯邦稅和州税。
下面為CD 利率參考資料 (資料來源 Schwab, as of 2/23/2023)
其實,投資產品千百種,再怎麼好的產品,也一定有人不適用,
我覺得下面兩種人,不太適合買I bond,
如果我是這個族群,降低稅前收入是我的主要考量,而利息收入反而回增加我的稅務負擔。
有大把現金,還不如慢慢地撿市場的便宜貨,創造資本利得 (Capital gain),它稅務優惠永遠比利息來的大。
2022年的9.62%年利率是很香,但對於資金不太充足的小資族,將這筆錢投資在I bond上,
在理財上是一種機會成本的損失。
買了I bonds,至少一年不能贖回,贖回時,還要被罰3個月的利息,等於只賺了9 個月的利息還要再付聯邦所得稅。
一般來說,一個熊牛市的循環大約3年,牛市2.5年,熊市0.5年,
也就是說,因為投資I bonds,未來沒有其他資金可以投資股市,你很有可能錯過另個牛市的起漲。
所以,如果我是小資族,我會選擇等待投資股市的機會,得到更大的報酬和稅務優惠。
當然,這是我的作法,提供參考。
作為長期投資的標的,儲蓄型國債 (I Saving bonds) 真的很挺不錯的,安全有保障,並且抗通膨,目前回報率也高,聯邦政府應該多多廣告。
如果你考慮的是短期的的標的,CD將會是靈活的選擇。
許多人在累積資產的同時,心中最擔心的問題之一, 就是在退休那年或前幾年,開始從退休資產中提領資金時,就遇上漫長寒冷的熊市。 這時候,不僅沒有固定的工作收入,無法有新資金投入市場,買在相對低點, 若此時,因為生活費需求,而需要低價賤賣資產, 該如何是好? 萬一,熊市長達10年怎麼辦?因為低報酬率,提領時動用到本金,使得原本預計可用30~40 年退休金,結果可能在15~20年間就用光了,該如何是好? 這個問題是我在資產累積期,不斷思考的一件事。 除了錢的事情好解決,計算一下就可知道數目, 重點是,在這樣的情況下,心理的承受度到底有多少? 在2021 ~2023 年這段期間,剛好碰到人生中場休息, 現在想起來,覺得很幸運。 剛有機會測試一下退休就遇到熊市加通膨的狀況,…
目標日期基金 (Target Date funds) 是常見的401k 中投資選項,也是很多人的首選。 但是,選它做退休基金就萬無一失了嗎? 這一篇文章讓你了解什麼是目標日期基金?用它累積退休金時,有哪些風險考量? Read more
當你要拿到 401k 計劃時,最重要且可能令人卻步的決定之一是到底要如何選擇?要投資什麼項目?要放多少錢?萬一選錯標的,導致虧損很多怎麼辦? 這一篇文章教你五個技巧,不用5 分鐘,輕鬆選好投資標的,就讓時間替你將資產倍增吧。 Read more
2022年度退稅的截止日期是4月18日,不曉得你是否完成申請,並拿到退稅款 (tax refund)了嗎? 依據IRS,2022年的平均退稅的金額是 $2,323, 90% 的退稅申請會在大約21天內拿到退稅金額。 也就是說,有10%的情況,退稅很可能會被延遲。 如何避免退稅款被延遲或被審查,而影響退稅時間 下面和你分享幾個小技巧 Read more
這幾年看到許多人分享如何財務自由的技巧和心法,甚至有些人能在30幾歲就達到財務自由,真是很令人羨慕。 你是不是也看著別人網站上的圖文分享,看著別人過著愜意的人生,看得口水直流,好不羨慕! 然後,又想想自己的實際狀況,心想,哪一天才能輪到我??? Read more
大家都想要儘早達成財務自由。 而達成財務自由靠的就是不外乎兩個利器,「開源」和「節流」。 兩個利器相互使用,可以大大加速資產累積的速度。 當賺的錢來不及花, 資產就可以持續被累積。 哎,這不是廢話,大家都知道。 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,卻是不變的真理。 Read more
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.